top of page
Veer Sanghavi Logo.png

汉语的隐义: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语言

  • Writer: veer
    veer
  • Jul 23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Aug 13

在北京,我发现人们说话的方式和我以前在课本里学的不一样。在北京,很多人喜欢在词后面加“儿”。比如他们说“这儿”、“那儿”、“一点儿”、“玩儿”,都加了“儿”的声音。刚开始我听不懂,还以为是别的词。后来老师告诉我,这叫“儿化音”,是北京人说话的习惯。我听多了以后也觉得很好玩,也开始学着说。我现在说“走这儿”时,感觉自己像一个真的北京人。

在北京,我还学到了一个新用法。我以前一直说“好的”、“好”,可是北京人常常说“行”。我问别人“我们几点去?”他们就说“行”,有时候也说“行啊”或“行吧”。一开始我不习惯,因为在学校我们很少用这个词。可是在北京我听到每个人都这么说,慢慢地我也开始用“行”了。我觉得这个词很简单,很有力气,用起来很方便。现在我回到新加坡,也开始说“行”了,朋友们都觉得我说得很地道。


除了这些,我也学了一些我很喜欢的成语。一个是“半途而废”,意思是你开始做一件事情,可是中间就放弃了。我觉得这个成语很重要,因为学中文就是一件不能“半途而废”的事。有时候我觉得中文很难,特别是要记生词和写字,但我不想放弃。还有一个成语是“马马虎虎”,意思是做事情不认真。我以前写作业就常常“马马虎虎”,现在我学会了要认真,要专心。成语让我觉得中文很有意思,一个短短的词可以说出一个很长的意思,也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。


ree

我也去了西安,那个城市让我印象很深。西安很古老,有很多历史。我去了兵马俑,看到了很多以前的兵人。我也吃了很多好吃的小吃。西安人说话很温和,他们喜欢慢慢地说,不像北京人那样快。我在西安学到了一个很好的句子:“入乡随俗”,意思是你到了一个新的地方,要学这个地方的文化和习惯。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。在中国,每个城市说话不一样,吃的东西也不一样。学中文也要学这些东西,才会真正了解中文。


ree

这次去中国,我发现语言和文化是连在一起的。有的中文词,是从中国文化来的。比如“孝顺”,就是对爸爸妈妈好,这个想法在中国很重要。还有“面子”,中国人很重视别人怎么想你,要给别人“面子”。这些词在英文里没有完全一样的意思。学这些词让我想得更多,也让我知道中国人怎么想事情。我觉得语言不只是说话,它也会让你用不一样的方式想问题。

这次夏令营以后,我更喜欢中文了。我觉得中文不只是一个课,它是一个让我看到别的文化、认识不同人的机会。我喜欢和别人用中文聊天,喜欢看懂中文菜单,喜欢听懂人们说话。虽然中文有时候很难,比如声调、写字、听不懂北京人说话太快,但我还是想继续学下去。我知道只要我不“半途而废”,有一天我一定可以说得像真正的中国人一样。中文现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我很高兴我学了它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